低溫循環泵是現代實驗室與工業生產中關鍵的溫控設備,廣泛應用于旋轉蒸發儀、反應釜、真空鍍膜機、材料測試等需要精確低溫冷卻的場景。它通過循環導熱介質,將制冷系統產生的冷量高效傳遞至用冷設備。掌握
低溫循環泵科學、規范的使用方法,是確保設備安全、穩定運行與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。

第一步:安裝選址與環境準備
將低溫循環泵置于平穩、通風良好的臺面,遠離高溫源與潮濕環境。確保周圍留有≥30cm的散熱空間,避免堵塞進/出風口。檢查電源電壓與頻率是否匹配(通常為220V/50Hz),并可靠接地,防止漏電風險。
第二步:介質選擇與加注
根據所需工作溫度范圍選擇合適的導熱介質:
-40℃以上:可使用去離子水或水基防凍液。
-40℃至-80℃:推薦無水乙醇、丙酮或專用低溫硅油。
嚴禁使用普通自來水,防止結垢或腐蝕。打開加液口,緩慢注入介質至液位計指定范圍(通常2/3處),避免過滿導致溢出。
第三步:管路連接與密封檢查
使用耐低溫軟管連接循環泵的出液口(OUT)與回液口(IN)至外部設備,確保“出口接進,進口回”。采用卡箍或快插接頭牢固固定,防止松脫。檢查所有接頭、閥門無泄漏,運行前可進行氣密性測試。
第四步:參數設置與模式選擇
開機后,通過控制面板設定目標溫度。根據負載特性選擇運行模式:
恒溫模式:維持設定溫度穩定,適用于長時間控溫。
斜率模式:按預設速率降溫/升溫,避免熱沖擊。
定時模式:設定啟停時間,實現自動化運行。
第五步:啟動運行與過程監控
啟動循環泵,觀察壓力表指針是否在正常范圍(通常0.2-0.6MPa),確認介質循環流暢。監測實際出口溫度是否接近設定值,PID調節是否平穩。運行初期留意有無異常噪音、振動或泄漏。
第六步:結束操作與停機維護
實驗結束后,先關閉外部設備,待系統溫度回升至0℃以上再停泵,防止低溫液體在管路中凍結。關閉電源,排空管路殘液(長期不用時),防止介質變質或腐蝕。清潔外殼,保持設備整潔。